古代銅鼎制作的特點
銅鼎作為一種重要禮器,象征著團結、統一和權威,是代表和平、發展、昌(chāng)盛的吉祥物,如“問鼎中原”“一言九鼎”。這座世紀寶鼎,集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之大成,熔古代技藝與現代科技于一爐。它的整體結構(gòu)、藝術造型和紋飾配制,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春秋晚期到戰國期間取得政權后,自然不再有以用鼎數多寡為標志的等級差別,但是,實際上封建朝廷也有其新的等級和特權,銅鼎仍市朝廷的祭器之一。封建統治者仍然祭祀上天后土和先王祖宗,銅鼎仍被沿用。后來還出現鐵鑄的鐵鼎。
戰國時代,隨著禮樂制度的進一步衰落,青銅制作的傳統青銅禮樂器在數量和銅質器物的比例上也逐漸減少或縮小,而青銅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器逐漸增多。雖然如此,青銅鼎仍占較大的比例。
隨著禮樂制度的進一步衰落,青銅制作的傳統青銅禮樂器在數量和銅質器物的比例上也逐漸減少或縮小,而青銅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器逐漸增多。雖然如此,鐘鼎仍占較大的比例。
銅鼎在最開始是被當做炊具使用的,鼎是商周時期人們做飯做菜、祭祀最常用的炊具——即今天的鍋。銅鼎是一件與眾不同的雕塑。 鼎與鍋的不同之處在于,鼎有三足,不需要另置灶臺,可直接置于地面,做飯時將木柴放在腹下燃燒就行,不少大型銅鼎出土后,腹下有煙熏火燎的痕跡,就是這個原因,而這正是火鍋的加熱特征。這種鼎,其實就是一種火鍋,將青銅器與盛器結合到了一起。
電話:13722252255/0312-564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