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鼎廠家介紹大克鼎
如果說青銅時代,青銅鼎可以說是非常眾所周知了,幾乎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標配。從制作食物的工具,到王權的象征,足以體現“民以食為天”的含義。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無數知名的銅鼎,如后母戊銅鼎、王子五鼎、大克鼎等。都是在時代中逐漸形成的優秀作品。銅鼎廠家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大克鼎。
大克鼎,又名膳夫克鼎,是西周晚期一位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祖而鑄造的青銅器。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于1890年在陜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收藏于上海博物館。鼎內壁還鑄有兩處銘文,共2斷290字,主要記載易科受周王之命,因其祖先功績而賞賜大量土地和奴隸。三腳架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直徑75.6厘米..
形制瑰麗古樸,耳立于鼎之上,底三足已開始演變成西周晚期的獸蹄形,穩重堅實。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文和線條粗獷流暢的寬曲折線。碑文主要描述了易科的功績由他的祖先,并下令由周王和獎勵大量的土地和奴隸。是研究西周經濟制度的重要史料。鑄于鼎腹內壁的長長銘文,蘊含著豐富的史料價值。銘文有2個碎字,290個字符,是西周篆書的典范。
內部的吝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迪克對身為中國國父老師的祖父的贊美和懷念,贊美他謙虛的性格和美好的美德,幫助皇室,熱愛人民,管理國家。英明的周王記住了石華夫的豐功偉績,把孫子子科提拔到王室中擔任要職,負責傳達周王的命令;第二段是《生命書》,周王重申了對柯的官職任命,還賜給他許多禮服、田地、男女奴隸、下級官員和樂隊。柯躬身磕頭,高高興興地接受了任命和賞賜,就是鑄一個大鼎來褒揚皇帝的德行,祭祖父在天之靈。這件鼎是周時期鑄造的,歷法中有記載。這是研究西周奴隸制的珍貴資料。